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坐落于“世界乳业科技之都”呼和浩特市,2019年2月开放运行以来,中心在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和内蒙古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围绕落实“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大任务,推进奶业振兴行动,针对制约乳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瓶颈问题,集聚乳制品质量安全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协同开展有组织科研攻关,已成为国家在乳制品质量安全领域工程化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突破、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中心2023年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中获评优秀。
中心依托内蒙古大学建设,占地6000余平方米,建有6个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中心固定人员39人,客座流动人员15人,总人数54人,其中国家级人才5人,内蒙古大学“骏马计划”高层次引进人才7人。40岁以下青年教师26人,占比48%。中心主攻乳制品微生物污染预防与控制、生产加工卫生控制与保障和安全检测与质量评价三个研究领域,建立“消杀-清洗-检测”联动控制体系实现“牧场源头一生产加工一产品终端”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产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工程化技术成果。近五年,中心成员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科研项目200余项,授权专利170余项,制定标准30余项;开发了新型冷杀菌装置、清洗评价新方法、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等系列技术产品,在无腐蚀消毒技术和液奶冷杀菌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制约乳业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瓶颈;自主开发研制设备12台,完成技术成果转移转化30项,在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乳企实现应用,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面向未来,中心将继续围绕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进一步凝练特色研究方向,集聚乳制品领域国家级人才培育,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协同推进有组织科研攻关,解决乳业发展瓶颈问题,产出推动乳制品行业技术进步的工程化成果,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助力守好国家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主阵地”,更好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